編輯室報告 |
編輯室報告 |
洪廣冀 |
2022 |
101 |
1 |
研究論文 |
連屬公共性-新北市三重區公園∕廟宇複合體的領域調適 |
王志弘、高郁婷 |
2022 |
101 |
3 |
研究論文 |
臺灣西南部古海嘯紀錄的黑歷史-加藤港暴漲 |
齊士崢、施雅軒、顏君毅、陳佳宏 |
2022 |
101 |
33 |
研究論文 |
莫拉克颱風災後永久屋基地之建成環境特徵分析 |
蔡松倫、曾敏惠、鄧傳忠、落合知帆 |
2022 |
101 |
55 |
研究論文 |
地球政治與海洋研究-論辯與未來研究展望 |
王驥懋 |
2022 |
101 |
85 |
研究紀要 |
傳染病地理學的空間分析方法-回顧與進展 |
溫在弘 |
2022 |
101 |
109 |
評論 |
書 評— 評“How Green Became Good: Urbanized Nature and the Making of Cities and Citizens” |
周如怡 |
2022 |
101 |
125 |
評論 |
從生態轉向、激進地理到地景張力-《後花蓮八景》中的後風景論 |
龔卓軍 |
2022 |
101 |
133 |
編輯室報告 |
編輯室報告 |
洪廣冀 |
2022 |
102 |
1 |
研究論文 |
來!去!後山過日子!-探索花、東地區生活風格移居者的價值意涵 |
張凱智、賴昱年 |
2022 |
102 |
3 |
研究論文 |
都市化的批判-Neil Brenner全域都市化與資本主義的存續 |
黃子倫、朱凌毅、徐進鈺 |
2022 |
102 |
37 |
研究論文 |
健康、醫療利用與人口移動的關聯 |
余清祥、梁穎誼、林佩柔 |
2022 |
102 |
55 |
研究論文 |
打破觀光和動保的二元對立-從相互依存的角度看猴硐街貓議題 |
余衡、林子耘、鄭中彥、劉鎮臺 |
2022 |
102 |
81 |
評論 |
書 評—評“Wildlife in the Anthropocene: Conservation after Nature” |
徐振輔 |
2022 |
102 |
101 |
評論 |
書 評—評“Edges of Exposure: Toxicology and the Problem of Capacity in Postcolonial Senegal” |
孫以翔 |
2022 |
102 |
107 |
評論 |
當我在段義孚的「地方」 |
洪伯邑 |
2022 |
102 |
115 |
編輯室報告 |
編輯室報告 |
洪廣冀 |
2022 |
103 |
1 |
研究論文 |
「硬著頭皮」為母則強:在韓台灣女性婚姻移民之母職實踐 |
黃宗儀、胡俊佳 |
2022 |
103 |
3 |
研究論文 |
公共空間的維護政治:新北市三重區公園的清潔工作 |
高郁婷、王志弘 |
2022 |
103 |
37 |
研究論文 |
台灣光電轉型「最小衝突」戰略:情境與土地規模等地選址模式 |
王筱雯、趙子元、連威迪、董安龍、林羽柔 |
2022 |
103 |
65 |
研究論文 |
震災時都市居民避難風險區域之研究:以臺北市萬華區為例 |
邱建凱、鄧子正 |
2022 |
103 |
85 |
評論 |
書 評—評“Undersea Geopolitics: Sealab, Science, and the Cold War” |
鄭中彥 |
2022 |
103 |
113 |
編輯室報告 |
編輯室報告 |
洪廣冀 |
2023 |
104 |
1 |
研究論文 |
政治紀念地景的建構與衰落:國父史蹟館的個案研究 |
葉韻翠 |
2023 |
104 |
5 |
研究論文 |
應用全卷積網路於遙測影像偵測都市地區之建築物與道路 |
范慶龍 |
2023 |
104 |
35 |
研究論文 |
婦女友善大眾運輸步行環境評估指標之建構與評估:以忠孝復興場站為例 |
李家儂、謝翊楷 |
2023 |
104 |
53 |
研究論文 |
農工並存的鄉村:鹿港頂番婆水五金產業的政治生態學 |
林育加、蘇淑娟 |
2023 |
104 |
91 |
評論 |
書 評-《成為池上:地方的可能性》 |
童靜瑩 |
2023 |
104 |
125 |
評論 |
書 評-“Heritage in the Home: Domestic Prehabitation and Inheritance” |
高郁婷 |
2023 |
104 |
133 |
評論 |
書 評-“Underflows: Queer Trans Ecologies and River Justice” |
廖昱凱 |
2023 |
104 |
141 |
評論 |
王鑫教授追思紀念文 |
李光中 |
2023 |
104 |
153 |
編輯室報告 |
編輯室報告 |
洪廣冀 |
2023 |
105 |
1 |
研究論文 |
市地重劃、壟斷權力與共識製造:臺中自辦市地重劃的案例 |
楊友仁、顏誌君 |
2023 |
105 |
3 |
研究論文 |
調適、批判與拼裝:從三種環境治理的視野重新檢視臺灣原住民族狩獵自主管理政策 |
呂翊齊、戴興盛、陳毅鋒、張惠東 |
2023 |
105 |
65 |
研究論文 |
由森林鐵路到觀光鐵路:日治時期阿里山鐵路經營策略之轉變 (1896-1945) |
蔡龍保 |
2023 |
105 |
103 |
研究論文 |
「情感」視角下的大型公共建設:空間、氛圍與治理的情感動能 |
游尚儒 |
2023 |
105 |
139 |
評論 |
書 評─“One China, Many Taiwans: The Geopolitics of Cross-Strait Tourism” |
梁皓晴 |
2023 |
105 |
177 |
編輯室報告 |
編輯室報告 |
洪廣冀 |
2023 |
106 |
1 |
研究論文 |
社會影響評估應用於在地滯洪推動方案之分析 |
周素卿、洪鴻智、薛欣怡、劉玫宜 |
2023 |
106 |
3 |
研究論文 |
女性活力通勤對建成環境重視程度之城鄉差異分析:以捷運沿線為例 |
羅健文 |
2023 |
106 |
29 |
研究論文 |
臺灣人口遷移因素之研究:來自空間縱橫模型之證據 |
王千岳、邱冠瑋 |
2023 |
106 |
61 |
研究論文 |
當「台式管理」遇上「靈巧的手」:墨西哥邊境工廠的勞動治理 |
卓浩右 |
2023 |
106 |
79 |
研究紀要 |
負地理學:朝向一種地理藝術的實踐 |
梁廷毓、許博彥、盧均展、盧冠宏 |
2023 |
106 |
115 |
編輯室報告 |
編輯室報告 |
洪廣冀 |
2024 |
107 |
1 |
對話 |
全球連結與仲接空間:特區作為方法 |
徐進鈺 |
2024 |
107 |
3 |
對話 |
特區作為一種制度漂移? |
林宗弘 |
2024 |
107 |
35 |
對話 |
幽靈謐音:人類學與經濟地理學的對話 |
林瑋嬪 |
2024 |
107 |
39 |
對話 |
Bring the State back in:評論〈全球連結與仲接空間:特區作為方法〉 |
楊友仁 |
2024 |
107 |
43 |
對話 |
特區作為經濟史與政治經濟學的方法 |
鄭紹鈺 |
2024 |
107 |
51 |
對話 |
接空間的偶發性、脈絡性與非確定性:敬答我的評論者 |
徐進鈺 |
2024 |
107 |
57 |
研究論文 |
空間化的性道德協商:高雄性產業周邊居民的日常實作 |
陳美華、楊又欣 |
2024 |
107 |
63 |
研究論文 |
不只是環境議題:臺北市樹木保護的都市政治 |
劉睿、王志弘 |
2024 |
107 |
91 |
研究論文 |
以啟發式區域劃分演算法求解地價區段劃分問題 |
陳致元、張丞亞、楊宗憲、羅偉恩 |
2024 |
107 |
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