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題目及作者
1. 題目加註英文。
2. 作者中英文姓名書寫。英文名字書寫方式為名置前姓放後,中間空白一格。
3. 於中文姓名後加 * 或 ** 號,並在頁底註明中英文服務單位及職稱。在此應使用學校和單位全名,如: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而非臺大地理系,Department of Geograph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而非Dept. of Geography, NTU。如為通訊作者,請在英文服務單位及職稱後,再註:Corresponding Author。
二、摘要
1. 中文摘要置於正文之前,以不超過五百字為原則;英文摘要置於文後,以不超過一千字為原則。
2. 除了中英兩份摘要外,作者得以其他語言撰寫第三份摘要。例如,以泰雅族部落為田野的研究,作者可以泰雅語撰寫摘要;同樣的,以印尼、泰國、越南等國為研究對象的作者,亦可以該國語言撰寫摘要;以此類推。
3. 中英文摘要下均須附關鍵字 (Keywords),關鍵字以5個為限,英文關鍵字除專有名詞外,字首小寫。
4. 範例:
關鍵字:全球化、世界城市、生產者服務業、代工者
Keywords: globalization, world cities, producer services, subcontractor.
三、內文
1. 主標題如:前言、研究方法、結果與討論、結論等,不需加註項次。主標題下之次標題則以 (一)、 (二) 項次標明。
2. 內文中每一段落起始縮排兩個全形字空格。
3. 採用引文時無論字義,拼法與標點符號,一定要與原始資料符合,並於文末註明出處。引用時若無改寫,則需於文章內引用處列出引用頁數。引用文獻時,外文文獻僅註明姓氏 (last name)及年份,如Wang (1983) 或 (Wang 1983);中日文文獻則註明全名及年分,如王秋原 (1983) 或(王秋原 1983)。若該作者同時有數篇,按年代先後排列。引用之中英文文獻作者數超過三位以上 (不含三位),則以第一作者加上等 (et al.) 縮寫代替之,如Wang et al. (1983) 或王秋原等(1983)。
4. 非數學式中之 ( )、[ ]、{ }等括號,均為半形字,用Times New Roman 字體。左括號與前一中文字間隔1 個半形空格,右括號與後一中文字亦間隔1 個半形空格。若左括號的前一中文字或右括號的後一中文字為標點符號,則不間隔半形空格。
5. 阿拉伯數字前之正或負號 (+或-) 與數字後之百分比 (%) 等符號為半形字,用Times New Roman 字體。除年份以外的阿拉伯數字,大於1,000 的數字,一律加入分位號,如2,000,000。
6. 年份以西元為主。西元年、月、日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如2001年9月12日。
7. 表格標題在表格上方;圖與照片之標題在圖之下方。中文標題一律用黑體字。中文標題下方列英文標題。特殊尺寸之地圖不在此限。
8. 圖與照片之附註、說明或資料來源放在圖或照片與標題之間,表格之附註、說明或資料來源則放在表格下方。表格之單位註記則置於表格標題與表格之間,靠右對齊。資料來源在附註、說明之上,靠左對齊。
9. 圖、表與照片之序號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如圖2、表5、照片3。
10. 單一附錄不編序號,二個 (含) 以上之附錄用阿拉伯數字,如附錄表1、附錄表2。
11. 英文字母與阿拉伯數字均為半形字,用Times New Roman 字體 (圖表內字母與數字亦同)。以中文撰寫時,圖之座標軸說明亦應為中文。
四、引用文獻
1. 論文篇末書寫引用文獻時,應置於註釋之後,按中文、日文、英文及其他語文之順序排列,並按作者姓名筆劃及英文字母次序排列,同一作者有數項參考文獻時,按出版年代排列,若同一年代有數項出版時,再以a. b. c.…編列。
2. 引用文獻不必編號碼,第一行請自第一字寫起,不夠擅寫時,第二行請自第五字寫起。文中未引用之文獻,請勿臚列。所有作者均須詳細列出。
3. 引用文獻列表中,同樣作者第二次 (及隨後) 出現時,以三個長破折號取代之。
4. 引用文獻之撰寫方式如下:
(1) 期刊論文
黃宗儀 2008。全球城市區域治理之外—香港的跨境身份論述與再現。地理學報52: 1-30。
Lee, R., G. L. Clark, J. Pollard, and A. Leyshon. 2009. The remit of financial geography-Before and after the crisis.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9 (5): 723-47.
(2) 一般專書
蔡博文、丁志堅2007。新一代地理資訊系統-ArcView9.2剖析。臺北:仲琦科技。
Harvey, D. 2006. Spaces of global capitalism. London: Verso.
(3) 編輯之書 (作者即編者)
Putnam, R. G., F. J. Taylor, and P. G. Kettle, eds. 1970. A geography of urban places: Selected readings. London: Methuen.
(4) 編輯書中的專文
楊國樞、葉啟政1984。升學主義下的教育問題。臺灣的社會問題,楊國樞、葉啟政主編,357-84。臺北:巨流。
Chen, D. S., S. C. Jou, and H. H. M. Hsiao. 2008. Transforming Guanxi networks: Taiwanese entrepreneurs’ production networks in Thailand and Vietnam. In Chinese entrepreneurship in a global era, ed. R. Wang, 149-65. London: Routledge.
(5) 學位論文
姜壽浩2010。多重災害模擬-崩塌誘發及土石流。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Bonds, A. 2008. The politics of prisons, poverty and neoliberal restructuring in the rural American Northwest. Ph.D.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6) 研討會發表之論文
詹瑜璋2005。簡介空載雷射測距掃描及其在地質及地形研究應用。發表於2005年臺灣活動斷層與地震災害研討會,臺北。
Egenhofer, M. 2002. Toward the semantic geospatial web.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0th AC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s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McClean, VA, USA.
(7) 網頁
臺北市政府2005。關渡水岸公園開發。http://www.taipei.gov.tw/cgi-bin/Message/MM_msg_control?mode=viewnews &ts=43e6ff41:f3f(擷取日期:2008.07.15)。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2008. About the AAG. http://www.aag.org/info/info.html (last accessed 10 February 2008).
(2021年12月修訂,2022年1月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