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地理學研究嘗試超越過往將分析焦點聚焦於「地表上」的預設,並將天空 (Chien et al., 2017)、地底 (Wang and Chien, 2021) 等垂直空間納入分析 (Elden, 2013)。除陸域空間外,地理學者的研究觸角更延伸至海洋,並指出過往地理學如邊界、領域、資源掠奪等諸多概念均建立在人類陸域生活經驗上,因此並不能充分協助研究者理解人類的海上經驗與空間政治 (Hung and Lien, 2022;Havice, 2018)。然而,過度強調海洋的特殊性免不了落入將海洋與陸地差異本真化、二元化的危險。因此研究者關注海洋的同時亦不可忽略海洋、陸地與空中的交引纏繞 (Peters and Steinberg, 2019)。若我們承認陸域上的人類政權仍試圖將影響力深入海洋,則研究者實有必要進一步從經驗研究中探討上述努力如何與為何進行,又衍生出哪些經濟、政治、社會與生態環境的意圖與非意圖動態和效果。
本專題徵求不同行動者如何經驗、理解,並尋求掌控海洋空間與資源的相關研究。徵求 (但不限) 以下主題:
1) 領海、專屬經濟海域、公海等不同海上空間如何建立與維繫的政策分析;
2) 海洋科學、技術物與 (如港口、電纜、衛星等) 基礎設施在資源開發、分配與海上領域劃分等「海上政治」時所扮演的角色;
3) 氣候、海流、生物與海洋垃圾等非人因素對海洋空間秩序的影響;
4) 不同族群與文化的海洋經驗與知識;
5) 帝國、殖民與冷戰的海洋史。
我們歡迎不同領域、運用不同研究方法 (民族誌田野、口述歷史、檔案研究、空間分析、量化與其他科學研究方法等) 的稿件投稿至本刊「研究論文」,亦歡迎針對晚近社會人文科學「海洋轉向 (oceanic turn)」之概念、研究方法與方法論上的文獻評述 (review articles)。請有意投件者於2023年3月1日前將500字內中文摘要 (或300字英文摘要) 寄至本專題主編洪伯邑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及何俊頤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信箱。
專題主編
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洪伯邑副教授
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何俊頤研究學者
徵稿截止日期:2023年3月1日
預計全文繳交日期:2023年12月31日
※ 文章體例請見本刊論文規範,其餘相關資訊請見本刊徵稿簡約。
References:
Chien, S.-S., Hong, D.-L and Lin, P.-H. 2017. Ideological and volume politics behind cloud water resource governance: case of weather modification in China. Geoforum 85: 225-233.
Elden, S. 2013. Secure the volume: vertical geopolitics and the depth of power. Political Geography 34: 35–51.
Havice, E. 2018. Unsettled sovereignty and the sea: mobilities and more-than-territorial configurations of state power.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Geographers 108(5): 1280–1297.
Hung, P.-Y. and Lien, Y.-H. 2022. Maritime borders: A reconsideration of state power and territorialities over the ocean.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46(3): 870-889.
Peters, K. and Steinberg, P. 2019. The ocean in excess: towards a more-than-wet ontology. Dialogues in Human Geography 9(3): 293–307.
Wang, C.-M. and Chien, K.-H. 2020. Mapping the subaquatic animals in the Aquatocene: offshore wind power, the materialities of the sea and animal soundscapes. Political Geography 83: 102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