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
河流對氣候和人類變遷的反應(1/2) |
計畫主持人 |
114 |
2025自然保育國際研討會 |
計畫主持人 |
113 |
生物地理因子對溪流新陳代謝作用與碳-氮耦合的控制:金瓜寮溪為例 |
計畫主持人 |
113 |
臺北水源特定區森林茶園社會生態系統核心觀測站規劃-第二期(1/2) |
計畫主持人 |
112 |
臺北水源特定區森林茶園社會生態系統核心觀測站規劃(3/3) |
計畫主持人 |
112 |
2023國際海岸研討會 |
計畫主持人 |
111 |
永續發展與氣候變遷研究的新創方法 |
計畫主持人 |
111 |
評估沈積物流失、氮循環與水土品質對農民生計之影響: 以喜馬拉雅山錫金集水區為例 |
計畫主持人 |
111 |
臺北水源特定區森林茶園社會生態系統核心觀測站規劃(2/3) |
計畫主持人 |
110 |
氣候變異與地景特性對地表植被生長及集水區水文效應:以台灣熱帶/亞熱帶高山島嶼為例 |
共同主持人 |
110 |
臺北水源特定區森林茶園社會生態系統核心觀測站規劃(1/3) |
計畫主持人 |
110 |
棄置與再生:地景和土地利用變化的社會觀點及其對水文和土壤之影響 |
計畫主持人 |
109 |
河水的停留時間與交換對山地集水區營養循環的影響 |
計畫主持人 |
109 |
溶解碳轉換與運移的水文控制:以中尺度集水區的關鍵帶為例 |
計畫主持人 |
109 |
永續發展與氣候變遷研究的新創方法 |
計畫主持人 |
109 |
河水的停留時間與交換對山地集水區營養循環的影響 |
計畫主持人 |
109 |
應用氣象、水文及遙測資料對亞熱帶島嶼森林進行的乾旱整合性分析 |
共同主持人 |
108 |
以雪山隧道導坑水之地球化學參數瞭解地表─地下水之交互作用(III) |
共同主持人 |
107 |
以雪山隧道導坑水之地球化學參數瞭解地表─地下水之交互作用(II) |
共同主持人 |
107 |
森林集水區總氮循環及氮模式分析研究 - 以東北部福山森林集水區為例 |
計畫主持人 |
107 |
河水的停留時間與交換對山地集水區營養循環的影響 |
計畫主持人 |
106 |
氣候變遷下的跨國合作 – 下一步目標 |
計畫主持人 |
106 |
森林集水區總氮循環及氮模式分析研究 - 以東北部福山森林集水區為例 |
計畫主持人 |
106 |
以雪山隧道導坑水之地球化學參數瞭解地表─地下水之交互作用 |
共同主持人 |
106 |
化學風化與物理侵蝕的共變與非共變 (II) |
計畫主持人 |
105 |
亞熱帶高山溪流總有機碳輸出通量之研究(Ⅲ) |
共同主持人 |
105 |
霧對附生植物水需求貢獻之定量研究 |
共同主持人 |
105 |
台灣海岸帶變遷與海陸交互作用研究-科學基礎與社會關連--台灣海岸帶變遷與海陸交互作用研究-科學基礎與社會關連 (II) |
共同主持人 |
105 |
化學風化與物理侵蝕的共變與非共變 |
計畫主持人 |
105 |
森林集水區總氮循環及氮模式分析研究 - 以東北部福山森林集水區為例 |
計畫主持人 |
105 |
森林集水區總氮循環及氮模式分析研究 - 以東北部福山森林集水區為例 |
計畫主持人 |
104 |
物理與化學剝蝕率在快速抬升與氣候控制下的動態歷程 |
計畫主持人 |
104 |
物理與化學剝蝕率在快速抬升與氣候控制下的動態歷程 |
計畫主持人 |
104 |
亞熱帶高山溪流總有機碳輸出通量之研究(Ⅱ) |
共同主持人 |
104 |
台灣海岸帶變遷與海陸交互作用研究-科學基礎與社會關連--台灣海岸帶變遷與海陸交互作用研究-科學基礎與社會關連 (I) |
共同主持人 |
103 |
台灣近岸環境觀測、分析與模擬研究--台灣近岸環境觀測、分析與模擬研究(I) |
共同主持人 |
103 |
亞熱帶高山溪流總有機碳輸出通量之研究 |
共同主持人 |
103 |
臺灣集水區生態與生地化監測研究--翡翠水庫集水區之流量與營養鹽/沉積物輸出模擬(I) |
計畫主持人 |
103 |
水分與硝酸鹽運移時間之估算 - 以大陸型與島嶼型流域為例 (II) |
計畫主持人 |
103 |
水分與硝酸鹽運移時間之估算 - 以大陸型與島嶼型流域為例 (II) |
計畫主持人 |
102 |
水分與硝酸鹽運移時間之估算 - 以大陸型與島嶼型流域為例 |
計畫主持人 |
102 |
以集水區尺度探討極端事件對陸域至水域間碳循環之影響 |
計畫主持人 |
102 |
水分與硝酸鹽運移時間之估算 - 以大陸型與島嶼型流域為例 |
計畫主持人 |
102 |
應用NEWs與INCA—N模式估計高山型島嶼之氮輸出 |
計畫主持人 |
101 |
大陸型與島嶼型流域氮遺失之觀測與模擬 |
計畫主持人 |
101 |
大陸型與島嶼型流域氮遺失之觀測與模擬 |
計畫主持人 |
101 |
公共參與式流域綜合治理之研究--流域水土資源與土地利用的交互作用(III) |
共同主持人 |
100 |
亞熱帶山地集水區之水循環與氮循環觀測與模擬 |
計畫主持人 |
100 |
公共參與式流域綜合治理之研究--流域水土資源與土地利用的交互作用(II) |
共同主持人 |
100 |
臺灣集水區生態與生地化監測研究--微生物群聚在碳氮磷循環中所扮演的角色:以流域生態系模式為例 |
共同主持人 |
100 |
亞熱帶山地集水區之水循環與氮循環觀測與模擬 |
計畫主持人 |
099 |
公共參與式流域綜合治理之研究--流域水土資源與土地利用的交互作用(I) |
計畫主持人 |
099 |
亞熱帶山地集水區溶解態無機氮輸出之觀測與模擬 |
計畫主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