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資訊
個人簡介與研究領域
學術經歷
任教科目
研究著作
研究計畫
學術獎勵
林俊全 特聘教授
辦公室 : 地理系館205室
Email :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電話 : 886-2-3366-5831, 886-2-2368-7056
網站 : 台灣地形研究室
英國倫敦大學地理學博士。1991年回到台大地理系服務。早期主要從事有關邊坡沖蝕的研究,包括火炎山的礫岩邊坡沖蝕與泥岩的沖蝕現象之研究。研究的工具主要是野外觀測與實驗。早期利用資料記錄器與感測器,長期觀測邊坡的沖蝕現象。有關研究工具的研究,近年則發展至監控的研究。後來參與國科會長期生態研究群,1996年開始從事福山的小集水區的泥沙沖蝕觀測研究,瞭解小集水區的沖蝕特性與颱風的關係。有關環境監測的研究,則是十多年來沒有間斷的。
一部份工作是提倡地景保育工作,希望能喚起國人對生態棲地與地景的保育的關注,定期調訓政府部門有關承辦人員,出版地景保育通訊半年刊達24期(12年),同時有多項海報等宣導成果。目前地景保育的課題,也已經納入高中地理課程的一部份,希望能繼續引起更多國人的重視。另外在推動地景保育工作上,也希望能繼續推動地質公園的經營、管理。
災害的研究部分,主要源自1996年的賀伯颱風風災,以及1999年的九二一集集地震。這些研究慢慢引導邊坡沖蝕、集水區沖蝕的研究,到更多以災害為導向的研究,尤其是以陳有蘭溪、大甲溪與大漢溪的研究區為主。研究方法上,也廣泛利用遙測、航空攝影測量方法,希望能建立長期研究的基礎。 與國外的合作方面,主要是英國、德國、日本、義大利與中國大陸。英國方面主要有三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 Durham University, Bath Spa University。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崩塌的研究與航測技術的研發。與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的合作,主要是台灣高山冰川與古氣候的研究。同時也在南湖大山上設立一個高山氣候觀測站。為來將繼續三年的合作,處理有關高山的氣候變遷與泥沙輸沙及地形變遷的研究。與日本(神戶大學、東京大學、京都大學、金澤大學)、義大利(Padova University, Modena University)、中國(南京大學、雲南大學、成都理工大學) 方面,主要都是透過研討會、互訪以及個人的接觸,進行有關議題的合作研究與討論。在可見的將來,與北愛爾蘭Queen’s University有關風化的研究,是研究室的主要任務之一。
研究專長 : 地形、地形災害、地景保育; 環境經理、環境影響評估、環境災害調查 ; 國土監測、國土調查、國土利用
學歷
年份 |
學位 |
1991 |
英國倫敦大學地理學系博士 |
1986 |
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系碩士 |
1981 |
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系學士 |
經歷
起迄年份 |
服務機構 |
部門 |
職稱 |
2006-Present |
國立台灣大學 |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教授 |
2010-2013 |
國立台灣大學 |
總務處 |
副總務長 |
2014.1.1-2017.7.31 |
國立台灣大學 |
全球變遷研究中心 |
主任 |
2011 ~ 2015 教授課程:
地形學及實習 Geomorphology and Lab.
世界地形學及實習 Global Geomorphology & Lab
能源與環境導論 Introduction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國土監測專論 Special Topics on Land Monitoring
自然地理學調查方法 Techniques in Physical Geography
野外地形學 Field Geomorphology
地形判讀與評估 Terrai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學士論文上下 Thesis (b.s.) (1) (2)
地球環境問題與對策 Earth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Resolutions
(陳正平與賈儀平、鄧茂華、林俊全、簡旭伸、吳俊傑、劉家瑄、張翠玉、詹森、王慧瑜、林子倫、張聖琳合開)
2016 國立臺灣大學學術研究績效獎勵計畫管理費獎勵
2015 國立臺灣大學學術研究績效獎勵計畫管理費獎勵
2014 國立臺灣大學學術研究績效獎勵計畫管理費獎勵
2014 國立臺灣大學校教學優良獎 (103學年度)
2013 國立臺灣大學學術研究績效獎勵計畫管理費獎勵
2012 國立臺灣大學學術研究績效獎勵計畫管理費獎勵
2011 國立臺灣大學學術研究績效獎勵計畫管理費獎勵
2010 國立臺灣大學學術研究績效獎勵計畫管理費獎勵
2008 國立臺灣大學校教學優良教師
2007 國立臺灣大學優良期刊論文獎
2004 國立臺灣大學研究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