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群島濱臺地形的發育模式
|
呂政豪、齊士崢、何立德、張伯宇 |
2012 |
64 |
45-65 |
流動的人民故事-桃園縣水庫移民遷徙過程的研究
|
陳其澎 |
2012 |
64 |
67-96 |
書評-評 “Religion: From Place to Placelessness”
|
蔡文川 |
2012 |
64 |
97-100 |
氣候變遷與不同尺度植被物候研究之回顧
|
張仲德、王素芬、林登秋 |
2011 |
63 |
1-33 |
公共廁所的微地理學-公廁空間的心理分析與賤斥主體性的空間歷程
|
吳鄭重、莊景智 |
2011 |
63 |
35--64 |
音樂經濟轉型與臺北音樂產業之創業精神-治理取向之研究
|
林政逸 |
2011 |
63 |
65-88 |
重大災害事件對媒體議題設定及政府決策之影響-基隆河流域河川整治的個案研究
|
盧鏡臣、周素卿、江尚書 |
2011 |
63 |
89-113 |
應用地理視覺化技術於交通流量資料的空間知識探索
|
陳致元、朱子豪、林孟龍 |
2011 |
62 |
1-18 |
找回尺度的階序結構-邁向空間的意識型態政治
|
林子新 |
2011 |
62 |
19-48 |
原住民於何處狩獵?東臺灣太魯閣族某村落之實證研究
|
戴興盛、莊武龍、林祥偉 |
2011 |
62 |
49-72 |
臺灣保護區經營管理效能評量-五個個案的分析與解讀
|
盧道杰、趙芝良、闕河嘉、高千雯、張雅玲、張弘毅 |
2011 |
62 |
73-102 |
臺灣鄉村景觀變遷模擬之CLUE-s模式最佳參數試驗
|
吳振發 |
2011 |
62 |
103-125 |
反演法於邊坡穩定參數之推導-以蓮華池集水區為例
|
莊永忠、廖學誠、詹進發、黃正良 |
2011 |
62 |
127-153 |
臺灣農業地理研究之進展 (2001-2010)
|
廖哲強、蕭崑杉、郭大玄 |
2011 |
62 |
155-178 |
原住民傳統領域共同管理之研究-以新竹縣尖石鄉泰雅族部落為例
|
顏愛靜、陳亭伊 |
2011 |
61 |
1-30 |
臺閩地區戶口住宅普查資料應用及限制-以大學校院學生來源分析為例
|
林志重、何猷賓、林彥伶 |
2011 |
61 |
31-56 |
臺灣北部福隆海域海灘類型和裂流分布之短期變動研究
|
林雪美、黃翊翔、沈淑敏 |
2011 |
61 |
57-80 |
八卦臺地山麓沖積扇形態之研究
|
孫稜翔 |
2011 |
61 |
81-104 |
三叉山地區第四紀冰川後退研究初探
|
何立德、王子揚 |
2011 |
61 |
105-122 |
八卦臺地北部階地土壤化育及其在地形對比之應用
|
黃文樹、林温惠、許正一、蔡 衡 |
2011 |
61 |
123-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