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地區都市原住民的移徙與轉進
|
劉千嘉 |
2013 |
69 |
83-104 |
氣候變遷對臺灣年降雨沖蝕指數潛在影響
|
江介倫 |
2013 |
68 |
1-17 |
臺灣海岸河口溼地型保護區經營管理效能評估
|
盧道杰、趙芝良、羅欣怡、高千雯、陳維立、羅柳墀、葉美智、何立德、張弘毅、王中原 |
2013 |
68 |
19-42 |
機會與命運-苗栗南庄泰雅地區觀光發展辯證
|
倪進誠 |
2013 |
68 |
43-68 |
批判地名學-國家與地方、族群的對話
|
葉韻翠 |
2013 |
68 |
69-87 |
臺灣區域所得探索式時空動態分析,1999-2008 年
|
紀玉臨、周孟嫻、賴進貴 |
2012 |
67 |
1-30 |
初探南湖大山第四紀冰川漂礫風化面強度與曝曬年代之關係
|
何立德、劉睿紘 |
2012 |
67 |
31-47 |
都市自我組織制度與空間演變的模擬比較
|
賴世剛 、王昱智 、韓昊英 |
2012 |
67 |
49-71 |
臺灣降雨指數 (TRI) 的建立與其分析應用
|
洪致文 |
2012 |
67 |
73-97 |
書評-評 “Not Yet a Placelessness Land: Tracking an Evolving American Geography”
|
蔡文川 |
2012 |
67 |
99-102 |
島嶼生態空間與時間尺度課題
|
林世強 |
2012 |
66 |
1-19 |
流域治理與土地倫理之研究-以石門水庫上游集水區的原住民族部落為例
|
孫稚堤、顏愛靜 |
2012 |
66 |
21-51 |
影像二值化在空載光達影像樹冠孔隙分類上之應用
|
魏浚紘、吳守從、黃韋傑、謝依達、鍾玉龍、陳朝圳 |
2012 |
66 |
53-66 |
蓮華池試驗林梅雨降雨型態變遷與植生變動之分析
|
王素芬、林婉婷、張仲德、林登秋 |
2012 |
66 |
67-86 |
臺南縣曾文溪口北岸黑面琵鷺野生動物保護區經營管理效能評估
|
何立德、羅柳墀、盧道杰、陳維立、徐嘉鴻 |
2012 |
65 |
1-26 |
邁向協同治理?權益關係人參與自然地景保育的機會和限制
|
李光中、王 鑫、蔡嘉玲 |
2012 |
65 |
27-52 |
誘因排擠與原住民部落農業之發展-以臺灣新竹尖石鄉石磊部落為例
|
顏愛靜、羅恩加、陳胤安 |
2012 |
65 |
53-78 |
颱洪災害之整合性脆弱度評估-大甲溪流域之應用
|
洪鴻智、陳令韡 |
2012 |
65 |
79-96 |
宜蘭農村地景變遷時空分析-以三星鄉尾塹村、大洲村與大義村為例
|
林敬妤、吳治達、莊永忠 |
2012 |
64 |
1-20 |
利用行動者網絡理論檢視公眾參與地理資訊系統對社區發展轉向之影響-以美濃黃蝶翠谷為案例
|
鍾明光、蔡博文、盧道杰 |
2012 |
64 |
2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