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空間群聚分析探討單一物流中心車輛途程問題
|
陳致元、朱子豪 |
2004 |
37 |
123-137 |
高屏溪流域環境水資源分布與水質、水污染變遷之研究
|
任家弘、林俊全、趙文愷、徐美玲 |
2004 |
37 |
139-160 |
建立和評估自然保護區社區參與論壇之研究:以櫻花吻鮭野生動物保護區為例
|
李光中、王 鑫 |
2004 |
36 |
1-22 |
跨界生產網絡的在地化聚集與組織治理模式:以大蘇州地區資訊電子業臺商為例
|
楊友仁、夏鑄九 |
2004 |
36 |
23-54 |
都市商業地區的社會空間化:安平路商店街之個案研究
|
陳坤宏 |
2004 |
36 |
55-75 |
臺北堰塞湖考證
|
鄧屬予、李錫堤、劉平妹、宋聖榮、曹恕中、劉桓吉、彭志雄 |
2004 |
36 |
77-100 |
臺灣地區月平均氣溫日較差趨勢分析
|
賴栗葦、姜善鑫 |
2004 |
36 |
101-116 |
資料探勘技術在集集大地震引致山崩之研究
|
鄒明城、孫志鴻 |
2004 |
36 |
117-131 |
暴雨與地震觸發崩塌發生區位之比較:以陳有蘭溪流域為例
|
張子瑩、徐美玲 |
2004 |
35 |
1-16 |
河口短時距地形變動之研究:以淡水河口挖子尾為例
|
賴春婷、林俊全、任家弘 |
2004 |
35 |
17-34 |
都市土地使用變遷空間動態模型之研究
|
鄒克萬、張曜麟 |
2004 |
35 |
35-51 |
上海租界時期中產階級城郊宅地的社會生產
|
郭奇正 |
2004 |
35 |
53-80 |
地理學的文化經濟與地方再現
|
梁炳琨、張長義 |
2004 |
35 |
81-99 |
後工業臺北多核心的空間結構化及其治理政治學
|
周志龍 |
2003 |
34 |
1-18 |
臺北產業結構變遷與其世界城市功能發展之限制
|
金家禾 |
2003 |
34 |
19-40 |
全球化與新都心的發展:曼哈頓意象下的信義計畫區
|
周素卿 |
2003 |
34 |
41-60 |
一九九○年代臺北市都市規劃中的社區參與:全球過程、地方政治以及鄰里回應
|
黃麗玲 |
2003 |
34 |
61-78 |
公、私之間:由一個私有財產公有化的例子看公共領域的變動
|
譚鴻仁 |
2003 |
34 |
79-94 |
森林集水區邊坡穩定性之評估:以蒙地卡羅模擬無限邊坡模式之參數
|
黃誌川、徐美玲 |
2003 |
33 |
1-18 |
臺灣河階對比之回顧與探討
|
黃文樹、蔡衡、林登秋 |
2003 |
33 |
19-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