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講公告]中研院臺史所寄生蟲學發展史講座 |
|
中研院臺史所寄生蟲學發展史講座 講題: Cartographies and Therapeutic Fields: Parasitic Worm Diseases in Southern China of the Early 20th Century 演講介紹: 寄生蟲疾病是由挑戰個體與物種概念的複雜關係所引起的。寄生蟲的生命史被視為由數種物種連結在一起的寄生循環。有鑒於寄生蟲的生命週期的任何要素都與特定環境相連,其生命圖譜可更廣泛地來觀看。例如,傳播瘧疾的蚊子仰賴合適的繁殖場域,而當人類試圖藉由改變環境來根除病媒蚊時,也同時干擾其他物種生命週期中的要素。諸如鉤蟲或引起黑熱病的利什曼原蟲等寄生蟲在人造環境 — — 如種植園或煤礦坑 — — 中大量繁殖,而當人們試圖以破壞環境的方式來遏止傳染病時,同時也衝擊了勞動體制。 我的演講將聚焦於寄生蟲、寄生蟲測繪學,以及1900至1920年代在中國南部地區的治療領域。「測繪學」不僅呈現寄生蟲在地理上的分佈,還包含更通盤的寄生蟲關聯圖,至於「治療領域」是指用於處理寄生蟲疾病的治療性干預措施。寄生蟲學及蠕蟲學在中國南部和臺灣有著非常特殊的歷史。Patrick Manson的血絲蟲研究是所謂「熱帶醫學」制度化的關鍵點。直至1920年代,海關官員、醫療傳教士與日本殖民地醫生等人士均投入寄生蟲學的研究。 在鉤蟲病、血吸蟲病和肺吸蟲病等寄生蟲疾病的研究基礎上,我將探討20世紀初期中國南部地區的寄生蟲學研究和治療實踐是如何發展的。其發展與其他地方有何異同?對更廣泛的環境有何影響? 備註: 中研院臺史所英文網站活動公告:https://www.ith.sinica.edu.tw/academic_look.php?l=e&no=4&id=1118&page=1&ps=20 |
|
Friday, May 26, 2023, 10:30 - 12:30 |
|
講者: | |
演講大綱: |
|
講者簡介: |
|
學術召集: | |
附件: |
|
Hits : 84 |